【得得专栏】谷燕西:区块链上的工分

谷燕西
谷燕西 得得号

May 07, 2020 邮箱 benjamin.gu@cbxresearch.io

该文章已上链

摘要: 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现在我们有机会重新考虑基于会员的组织式,在适当的应用场景下,建立并运行成功的会员属性的组织。

【得得专栏】谷燕西:区块链上的工分
00:00
04:51

五一的早晨,在朱嘉明老师的“数字经济公社”微信群当中,看到有一个群友发了红包。标题是祝贺公社人民五一劳动节快乐。看到这个标题感到非常感慨。感觉到朱嘉明老师给这个微信群起这个名字,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现在我们有机会重新考虑基于会员的组织式,在适当的应用场景下,建立并运行成功的会员属性的组织。

我在另外一篇文章“区块链与人民公社”中,对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会员性组织的设想已经进行过阐述。除此了组织机制之外,当初人民公社中的另外一个机制,工分,我们今天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上,也可以重新考虑使用。

工分是当初的公社中的一种记录成员贡献的记账方式。工分的计分机制是由公社社员共同决定的。譬如除草一个小时多少工分。在此基础上,再基于劳动力的干活能力,进行更加细致的调整,以区分壮劳力和一般劳力的贡献。收益的分配原则也是事先确定下来。最后在收益产生时统一进行分配。工分的记账方式是公开透明的。在公社最后有收入的时候,基于每个人所获得的工分,进行收入的分配。这样的一种决策和执行机制,实际上可以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再次使用。

现在的应用同以往应用的一个主要的区别在于目前我们使用技术来把预先确定的规则固化下来,并且通过技术的方式来保证这些规则的执行。

当初的工分机制设计的一些薄弱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能够真正地衡量贡献与产出。一个社员的除草多少并不能同公社最终获得的收益直接挂钩起来。另外,对工分的所产生的价值的衡量也是非常粗糙。最终的原因就是个人的投入并没有同集体的总收益直接挂钩。因此,这样的一种业绩衡量方式就是不科学不准确的。在当今的时代,有一些应用场景是可以直接定量地衡量出来的。也就是个体的投入多少可以定量地同集体的总收益同挂钩。举例流媒体行业来说,每个内容制作者的视频质量决定了它被观看的时间长度。对一个流媒体网站来说,如果它是按观看时长来计算收入的话,那么这个流媒体网站的总收入就同每个个体视频的观看时长直接关联起来,也就是同视频内容制作者的贡献直接关联起来。每个视频的观看时长就可以定义为现代的工分。如果我们在这个视频网站上,用区块链技术来把分配规则事先确定下来,然后定期在内容制作者之间分配网站的总体收益,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工分的再次使用。

我现在正在做的区块链应用培训十讲中,其中的两讲就是专门探讨如何在区块链技术上实施区块链积分和建立相应的会员组织。我认为,区块链技术的最佳应用场景是支持多方合作。而在多方合作的场景中,其中的一些可以用工分的方式来衡量每个个体的贡献。如果把利益分配规则确定好,把个体的贡献和总体的收入合理地挂钩起来,那么就能把个体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共赢。在这样的应用场景中,就能把区块链技术与多方合作的场景有机地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样的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最大价值。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谷燕西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