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数据隐私黑洞

阿常
阿常 得得号

Feb 27, 2020 冷眼旁观链上风云变幻。

该文章已上链

摘要: 新冠疫情下的数据隐私黑洞

新冠疫情下的数据隐私黑洞
00:00
09:01

想必大家也经历了防疫期间填写各种登记信息的情况,车站、社区、公司甚至商场超市都会通过纸质表格/电子表格的形式收集用户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住址等涉及隐私范畴的数据。

以笔者看来,这种信息收集的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数据真实性问题,如何保证用户填写的信息都准确无误?二是收集效率问题,用户反复填表,反复登记;三是数据隐私安全问题,隐私安全谁来保障?泄漏后如何定责?诸多问题都尚无答案。

当然,我并不是否认在特殊时期登记信息行为的正确性,只是觉得这种过时的信息收集方式也应该进行升级了。

由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登记反思大数据产业

我们先看看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常见的几种信息收集模式。

纸质版登记,常见于社区街道、工厂园区、商场超市等场所,依靠人工登记并完成后续录入,这种登记手段可以说是最常见却也最低效的一种。首先,数据需求方根本无法验证填写数据的真实性,尤其是在涉及到隐私信息的情况下,不排除部分人“投机取巧”填写虚假信息的情况;其次,信息利用率低,即便是在数据完全真实的前提下,各个需求方之间也并未连通,数据往往截止于登记环节,并最终成为了“样板工程”。

电子表格登记,常见于写字楼、部分社区,依托于微信小程序、App等平台,能够提供信息登记、信息录入导出等功能,如腾讯、阿里相继推出的“健康码”产品。这类产品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信息失真问题,也提升了数据利用率;但是却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数据隐私问题,用户填写的数据汇总到各个大厂的数据库里,所有权发生了改变,也存在数据滥用的风险。

区块链电子表格登记,与互联网电子表格在功能上较为类似,但结合区块链技术新增了“数据上链”的功能,每一份数据都将生成专属交易哈希,不可篡改、可追溯,保障了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信息泄露的风险。但是,受限于流量、入口、企业资质等因素,区块链行业内推出的该类产品,难以大规模推广,且单一企业应用并不能发挥出区块链的分布式价值。

在这次疫情中,纸质版登记仍是使用范围最广的手段,这一点毋庸置疑。互联网大厂推出了健康码产品,如腾讯、阿里的健康码在网络较为发达的城市使用较多;而区块链领域,如链飞科技、纸贵科技等等推出的同类产品,则多是以隐私保护为切入点,更适宜小规模采用。

其实,本次防疫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信息真伪、信息安全、隐私泄露等问题,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大数据产业发展至今遗留、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阻碍大数据衍进的症结所在,而很有意思的是这些问题都将在区块链产业中找到解决方案。

大数据产业症结,需要区块链解决

大数据产业发展早有预兆,自2014 年以来,国内出现了一批数据交易平台,各地方政府也成立了数据交易机构,包括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长江大数据交易中心等;而在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提出,将数据与资本、土地、知识、技术和管理并列做可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大数据产业真正迎来发展黄金期。在如此力度的政策利好下,原本潜藏的问题也直接显现出来,并尝试寻找破解之法。

问题一:数据归属权存疑,价值难定,数据交易缺乏依据。就以疫情数据收集为例,用户填写的数据究竟属于谁?按道理,这些数据应该属于用户自己,但是在现有环境下,“所有权”名存实亡,用户既不能管理自己的数据,更无法从中赚取收益。此外,数据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数据的场景,而在当下往往存在着数据滥用的情况,以A理由获取数据,却用B方法利用数据,数据价值难以衡量,自然也谈不上形成良好的数据交易生态。

区块链恰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上链操作解决数据标准化以及确权问题,并根据数据实际内容客观评估价值;同时依托智能合约技术完成数据供需双方间的交易,最大程度减少了人为干预的可能性,优化数据交易。试想一下,目前最为常见的金融+区块链、溯源+区块链等场景,都利用了上述手段。

问题二:用户被动贡献数据。大家可能感受得到,当前互联网环境中,数据孤岛已经显现,大量用户数据掌握在少数巨头企业当中,用户数据使用、流转缺乏透明度,数据资源被滥用、隐私侵犯的案例屡见不鲜;同时,这些数据孤岛通过数据交易获利,而数据所有方——也就是个人却并非获得收益,这样的商业逻辑显然是不顺畅的。

而区块链技术通过能够可信时间戳、身份戳,能够将数据变成唯一可交易的价值资产,实现数据确权,用户将完整地拥有对自身数据使用的自主决策权,让个人在保证公平、全程透明的基础上,和值得信任的企业进行数据交易,既能满足用户享受大数据服务的需求,又能够赚取数据使用的收益。

问题三:数据隐私无法得到保障。数据隐私泄露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我们频繁接到的骚扰电话,还是频繁出现的大数据杀熟,隐私泄露都已经板上钉钉的事了。不过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必然,数据寡头的出现势必造成数据滥用,隐私泄露自然难以避免。

区块链与隐私的关系自不必多谈,区块链自诞生起便贴上了隐私保护的标签,但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加密势必会导致计算性能的下降,因此还需要将隐私数据加以区分,针对数据形式采取不同措施才能实现效能最大化。

“健康码”产品问世开始,大数据行业的利好便相继传来,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大数据技术确实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昭示了数据资产的重要价值;而更重要的一点是,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升级,区块链的作用也将得以更好的发挥,并最终促成产业升级。

(1、 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稿件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2、 凡“得得号”文章,原创性和内容的真实性由投稿人保证,如果稿件因抄袭、作假等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负责。3、 得得号平台发布文章,如有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内容,请广大读者监督,一经证实,平台会立即下线。如遇文章内容问题,请发送至邮箱:chengyiniu@chaindd.com)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阿常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