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估值法对加密币价值估值的可能性

ZT研究院林林七
ZT研究院林林七 得得号

Nov 10, 2018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国际金融与经济政策专业

摘要: 把成熟金融市场的CAPM模型照搬到还处于幼儿期的加密币市场是不合适的。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定价逻辑用到加密货币的定价法则里呢?

一、加密币CAPM法

是否能使用多因子CAPM模型来估值加密币呢?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把成熟金融市场的CAPM模型照搬到还处于幼儿期的加密币市场是不合适的。

1、CAPM模型需要大量的历史价格数据来回测,而相较传统金融近百年的价格数据,加密币的历史价格数据只有十年,数据不充足会导致模型出现漏洞。

2、加密币市场也还没有公认的加密币“指数”。标准的缺失也会让估值模型到了争议。

传统金融市场的CAPM四因子模型把定价拆分成四块。

1.规模因子;2.价值因子;3.资产溢价因子(资产本身高于/或低于市场的因子);4.动量因子。

1. 规模因子:以一个公司的市值来衡量;

2. 价值因子:以这家公司的市净率来衡量;

3. 资产溢价因子:俗称的“alpha”,也就是其他因子解释不了,多出来或少下的数;

4. 动量因子:价格/也有人用交易量近一段时间的表现。

在传统金融市场,毫无疑问,小公司(小市值,即规模因子小)、便宜公司(即市净率低)的公司表现要长期优于大公司、高市净值公司。另外高动能(在12月前后)也表现要整体优于低动能公司。

如果说这些已经大量在传统金融市场已经被佐证过的方法也能通用到加密币市场 -- 毕竟人性是相通的,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定价逻辑用到加密币的定价法则里呢?

动量因子与规模因子相对较为好定义,但如何去定义价值因子呢?

市场里已经有人提出了对于加密币类似市盈率(PE)的概念,NVT,公式是,NVT=总市值/链上日成交量。

NVT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某个币种的价值所对应的期被市场的使用程度。

(黄线为比特币价格,红线为NVT值,图尺为对数尺。)

后面的文章我们会单独讲讲NVT这种评测方法。

基于加密币市场的特殊性,七哥认为还有必要增加两个维度的因子用于定价模型。

对于规模因子我们要加上流动性这个概念,即对于小币种,我们还要加上买卖价差以及交易量。另外还有考量各币种间的存储性与交易便捷性(即钱包安全性与交易时间),然后就是社群的规模性。

当我们考量了这些因子后便能给每个测量币种定Beta数了,也就是该币种对于每一个因子的“敏感度“。

这种框架显然只是一种非常粗糙的设想,还需要完善。

而对于模型的完善是需要大量数据支持的,这就需要时间了。

二、DCF法(金流法折现估值法)

理论上而言,DCF法不适用于加密币的估值,因为不像公司,加密币本身是不创造现金流的。

不过,考虑到市面上有些代币会提供投资者分红(例如小蚁等),还有现在概念很火的STO,这种现金流折现估值法很可能在将来可用。

三、比较估值法

在传统金融领域,我们用市盈率、市净率等标准比较同一行业的两家公司。

我们用租售比、每平方价格等标准来比较选择同一地区的两套房子。

在加密币领域,我们也可以用NVT来做衡量标准。当然,这种估值法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传统金融同一行业里的股票可以做到高度相同,因此PE可以成为参考工具。

可是在加密币领域很少有两个币种具有可比性。

比如,较比特币,以太要“年轻“很多,其NVT要远高于比特币,要使其标准具有可比性我们还得等他成熟若干年后才可。

还有就是像达世币这种双层奖励机制的代币,这种交易奖励机制会“扭曲”NVT数,使链上交易“人为”高估从而让估值显得更为便宜,我们就要在统计上祛除因交易奖励而增高的那部分链上成交额。

最后,就是像Zcash或Monero这种私有链代币,我们无法知道其真正的链上交易数据。那么这类币种我们就无法使用这种比较估值法了。

(作者:ZT研究院林林七,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ZT研究院林林七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